
進入5月,隨著“中特估”發力,A股強勢上漲,市場情緒顯著回暖。作為敏銳的機構投資者,私募在節前就已大舉加倉,投入真金白銀。
數據顯示,五一節前夕,股票私募倉位指數為80.60%,相比前一周提升了1.94個百分點,時隔16周再上80%大關。其中,百億私募加倉力度最大。
據記者了解,不少私募今年都將倉位調至低估值的央國企,一方面看好估值回歸,另一方面看好央國企的分紅力度。中國銀行周一罕見漲停,更是將“中特估”行情徹底激活。
“中特估”是“中國特色估值體系”的簡稱,起因于中國央企分紅較高,盈利穩定,但長期被資本市場低估而未受資金關注。不過,今年以來“中特估”的關注度在不斷提高。
4月底,市場雖然震蕩加劇,但手握資金的私募不懼調整,在節前就大幅加倉。私募排排網倉位數據顯示,五一節前最后一個交易日,股票私募倉位指數為80.60%,環比上一周上漲1.94%,創下今年來新高。
值得注意的是,今年股票私募倉位指數此前在80%以下運行,如今首次站上80%大關,上一次要追溯到2022年12月23日,中間相隔16周之久。
其中,百億私募加倉力度最大,倉位指數升至82.67%,環比上一周大增4.86個百分點,該倉位水平也創出近26周新高,點燃行業做多熱情。具體來看,滿倉的百億股票私募占比62.52%,中等倉位的百億股票私募占比31.77%,僅有5.71%的百億股票私募處于低倉或空倉狀態。
除私募大舉加倉外,私募新產品備案形勢也延續今年來的良好勢頭。數據顯示,截至4月30日,私募基金在4月一共備案2688只私募證券產品,較3月的2724只,環比基本持平;較去年4月的1632只,同比大幅增長39.29%。其中,51家百億私募在4月合計備案251只私募證券產品,在當月備案總量中占比9.34%,這當中有10家備案數量在10只及以上。
數據顯示,五一節后市場成交數據、兩融數據均出現回暖,顯示市場交投熱情升溫。5月8日,兩市成交額達到1.13萬億,連續22個交易日突破1萬億元。此外,被市場稱為“聰明資金”的北向資金,重回凈流入態勢,連續兩個交易日凈買入。
在投資標的方面,此前央國企股票在A股一直不受資金待見,然而今年卻成為市場的“香餑餑”。5月8日,中國銀行罕見漲停,將“中特估”的行情徹底激活,各大行業的中字頭央國企也在大幅上漲。
百億私募表示,結構上,在一季度銀行業績大概率見底、保險負債改善持續驗證催化下,銀行和保險等相關板塊表現較好。向前看,考慮到5月中亞峰會及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即將召開,預計短期“中特估”相關板塊或仍是主線之一。
浙江久興投資認為,“中特估”是貫穿全年的一條主線,大邏輯是改革朝著深水區不斷深化,這本身不是一個孤立事件。他舉例稱,這有點類似于2012年市場提出的“互聯網+ ”,“中特估”的炒作其實從去年單純炒“中字頭”演變到現在“中特估+”。
“我們判斷未來市場會朝著‘中特估+芯片半導體’,‘中特估+新能源’和人工智能等方向持續演化。大金融的大漲,在當下市場格局中的確會對其他板塊有一定虹吸效應?!蓖醐t說。
星石投資表示,除盈利以外,央企還承擔社會責任,這可能是他們常被折價的原因。但目前關于逆全球化的討論越來越多,過去被市場無視的央企戰略價值現在重新被挖掘出來,這意味著原先央企的折價至少要修復,至于是不是溢價,市場可能會再重新去討論。